教育,是責任轉移的過程。
小學
Leo
  • facebook
  • 分享到FB

  • 點閱數

  • 758

教育,是責任轉移的過程。
維果茨基的這句話,對我來說有兩個涵意。
第一,當我在準備教甄的同時,就慢慢的瞭解到,我所念的這些教育家或教育理論是前人經驗的累積,所以我不只是為了考試而念,而是可以去蕪存菁成為自己的教學基石,然後將他們的教育責任傳承轉移下來,成為我的責任。

第二,教育學生讓他們有帶著走的能力,我要教的不只是知識,更重要的是他們未來的人生該如何持續學習精進。唯一的辦法就是推動閱讀。唯有讓主動閱讀成為習慣的人,才有辦法適應多變的未來而不被淘汰。當學生能開始主動閱讀的時候,我就成功的讓「學習」這件事的責任,從「老師灌輸學生」的模式轉移到「學生自學,老師指導」。學習的責任就可以轉移回到學生自己身上,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。推動閱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,所以我已經將念書變成看書的習慣,而且就算考上還會有繼續看書的想法,唯一的差別是可以從看考試用書變成看自己喜歡的書。

這兩點是我在考上之前就想清楚的,我想要當老師的目的。目的正確了,就會有決心,接著你就會努力去找成功的方法,好運找上你也只是遲早的事,所以我考上了。

我把四年前的教甄函授課程翻出來,開始自己訂定時程表,在考前要把所有的課程上完,包含聽錄音檔與看課本。一看發現寄來的函授筆記是別人的字,而且似乎有所缺漏錯置,這種疏離感讓我決定全部筆記重做,做完一本自己的筆記就把舊的丟回收不拿回來,也因此再三確認筆記的完整與正確性,不知不覺就念了好幾遍。當我把所有舊筆記丟掉的同時,成就感無法言語。

教甄的教材三四年內的都還堪用,重覆念舊的念熟比一直拿到新教材重頭念要有效得多。唯一需要更新的是時事議題,所以我上了當年的新的題庫班,目的是要得到新的考試趨勢與新的時事議題。

我考的是國小科任,因此在考前一個月,每天都會到書店看看該科的參考書,最後也買了國中該科的參考書來整理重點,還借了考上醫學系的同學筆記來看。所有的考古題我都印出來做,不寫上答案,但把有問題的或做錯的圈起來(包括用猜的也要圈)。接著將自己不會的題目重點記在後面,不寫答案的目的是可以重覆做題,如果已經會的就把圈擦掉。每次都拿做過的考古題出來加深印象不需再印,新年度的考題再印出來即可。

買空白小卡,將各科很難背起來的部份寫在小卡上,隨身攜帶,善用零碎時間背。我連騎機車的時候都把小卡放在夾鏈袋裡(刮風下雨也不怕),黏在儀表板上,等紅綠燈時就背一點,365天就可以背365張小卡了。

簡單來說,只要想好做為一個老師應有的體認,就會下定決定,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。現在的我,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繼續維持每天看書的習慣,看自己喜歡的書。然後,努力的當一個老師。